返回

大秦帝国(精华版)(全5册)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二、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饮而尽。

    “君上。”卫鞅深深一躬,“臣请罪。”

    “请罪?左庶长何罪之有?”秦孝公惊讶。

    “臣擅自治罪于太子、太子傅,请君上处罚。”

    “处罚?”秦孝公喟然叹息,“这次动荡,由嬴驷逆子引起。若非你临危不乱,执法如山,岂能如此迅速安定老秦人之心?扪心自问,你是救了嬴驷逆子的一条命。若我在栎阳,面对汹汹国人,岂能不杀太子以谢天下?我已经削去太子封号,命嬴驷以士子之身到山野磨炼。他没有了母亲,我是想留他一条活命,也没有再严厉追究。左庶长,你不怪嬴渠梁枉法徇情?”

    “君上,太子毕竟年幼,若有闪失,何以为继?”卫鞅哽咽拜倒,“臣请君上收回成命。臣以为,臣之处罚合乎法度。”

    “左庶长快快请起。”秦孝公扶起卫鞅,“生死有命,国运在天。只要我等顺应民心潮流,变法图强,秦国岂能因没了一个嬴驷而后继无人?公子虔事,也无须在心。嬴渠梁不能做变法后盾,岂非妄为国君?”

    卫鞅感动沉默,热泪纵横。

    “左庶长,你忙。我还要去办一件事。”孝公颇为神秘地笑笑,走了。

    卫鞅离开栎阳,到乡野郡县巡视去了。

    第二批法令颁行后一个月,秦国热火朝天地进入了第二次变法。卫鞅乘着一辆两马轺车,带着一百名铁甲骑士,马不停蹄地巡视督导着每一个县每一个郡。推行新军制并训练新军,建立郡县制,这两件大事主要靠各级官署,假以时日,不难做到。他要督导的是移民入秦、改变民俗、统一度量衡等当务之急。这三件大事弹性都很大,与各级官署吏员的能力和执法宽严有极大关系。出巡之前,他已经从栎阳派出了大批吏员,以商人身份东出函谷关,秘密引领三晋穷苦民众移居秦国。

    他巡视各县的第一急务,是严厉督导县府预定好移民定居的土地,并亲自到预定的移民区踏勘。若是县府将移民区定在荒凉贫瘠的山区,立即责令换到河边平川土地。返身路过再踏勘,若没有换到临水地区,便断然罢免县令。做得出色的,立即晋爵奖赏。雷厉风行,赏罚严明,秦国上下官署紧张得昼夜忙碌,不敢有丝毫懈怠。庶民们惊叹不已,觉得官府变法说到就到,快捷得令人目不暇接。官吏们像两个轮子的马车,日夜风转,一有官司当即了断,谁家有功立即奖赏,谁家犯法立即查办。民众办事情便当极了。

    六国商人们惊叹:“秦人疯了!山东六国需要三年的事,秦国一个月就妥了!”

    几个月下来,其中难题一一化解,一归总,秦国竟然增加了十万民户。待卫鞅东归时,移居关中的三晋庶民已经有将近六万户,可谓始料不及的大收获。同行的景监感到奇怪,总觉得卫鞅这种急如星火的巡视督导有点儿不对劲。当卫鞅站在轺车伞盖下,凝望渭水河滩的山东移民区时,那种含泪不舍的情景,使景监产生了一种深深的不安。他敏锐地感到,卫鞅一定有心事。

    道边歇息时,卫鞅慨然一叹:“景监啊,再过几年,一定要提醒君上迁都。栎阳不合做国都也。”景监终于忍不住了:“左庶长何出此言?莫非,几年后你不在秦国了?”卫鞅似乎没有听见,又是感慨叹息:“有了第二次变法开端,我也就放心了。”景监大是迷茫:“鞅兄何难?可否见告一二?”卫鞅摇头笑道:“景监兄,回栎阳后我到你家,看看令狐姑娘,你该和她成婚了。”

    景监笑道:“日出西山了,左庶长也想起了儿女之事?好,我等你。”


二、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(2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